wx: tongzhoujiaowei
一提到秋天
你会想起哪些成语呢?
“春花秋月”“望穿秋水”“暗送秋波”
……
你知道ta们出自哪里
又有什么含义吗
来,一起上节语文课
感受成语中的“秋”
来源
宋·苏轼《百步洪》诗之二:“佳人未肯回秋波,幼舆欲语防飞梭。”
解释
秋波:秋天的水波,比喻美女清澈明亮的眼睛和目光,指暗中眉目传情。
来源
唐·杜甫《崔氏东山草堂》诗:“爱汝玉山草堂静,高秋爽气相鲜新。”
解释
形容秋日晴空明净高朗,气候凉爽宜人。
来源
南唐·李煜《虞美人》词: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。”
解释
春花:春天的花朵。秋月:秋天的月亮。指春秋季节的佳景,也泛指美好的时光。
来源
《后汉书·崔驷传》:“春发其华,秋收其实,有始有极,爱登其质。”
解释
春天开的花朵,秋天结的果实。比喻文采或高尚的品德节操。
来源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三本二折:“望穿他盈盈秋水,蹙损他淡淡春山。"
解释
秋水:秋天的水明净清亮,常比喻人的眼睛。形容殷切盼望。
来源
唐·沈佺期《邙山》:“北邙山上列坟茔,万古千秋对洛城。”
解释
秋:年。指年代极久。
来源
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以小明大,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。”
解释
从一片树叶的凋落可以知道秋天的到来,比喻从一点征兆可以预料事物发展的趋向。
来源
《楚辞·九辩》:“皇天平分四时兮,窃独悲此廪秋。”宋·李朴《中秋》诗:“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。”
解释
原指昼夜平均分占秋天景色,后比喻双方各得一半。
来源
唐·崔致远《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扬子县令》:“况逢多事之秋,而乃有令患风。”
解释
事:指战争灾异之事。秋:年,指时期。指事变很多的时期。
来源
战国楚·屈原《九歌·礼魂》:“春兰兮秋菊,长无绝兮终古。”
解释
春兰:春天的兰花。秋菊:秋天的菊花。比喻各有特色或专长。
来源
汉·贾谊《新书·宗旨》:“天子春秋鼎盛,行义未过,德泽有加焉,犹尚若比,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?”
解释
春秋:指年龄。鼎:正当。指正处在壮年。
来源
《晋书·王羲之传论》:“子云近出,擅名江表,然仅得成书,无丈夫之气,行行若萦春蚓,字字如绾秋蛇。”
解释
像春天的蚯蚓、秋天的蛇一样弯曲不顺畅,后用来比喻书法拙劣。
来源
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彭首破荆门,长驱武阳,持军整齐,秋毫无犯。”
解释
秋毫: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,比喻微小的事物。指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。常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,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。
来源
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》卷二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解释
比喻对某事漠不关心,毫不在意。
来源
《晋书·褚哀传》:“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:'季野有皮里春秋。’其言外无臧否,而内有所褒贬也。”后因晋简文帝母名春,为讳“春”字,而改作“皮里阳秋”。
解释
皮里:指内心。阳秋:即《春秋》。因《春秋》对历史人物或事件隐含褒贬而不直言。后用来指心里有看法但不直接说出来。
来源
南朝·齐·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风情张日,霜气横秋。”
解释
原指老年志气,横贯秋空。形容气概雄浑豪迈。后多用来形容没有朝气或自负摆老资格的样子。
来源
曹操《观沧海》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”
解释
萧瑟在本词中取第一个意思。秋风萧瑟就是秋风吹树木的声音。
来源
宋·柳永《雨霖铃》:“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念去去、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”
解释
天冷时,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。文艺作品或诗词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。
来源
宋·李纲《靖康传信录》卷三:“臣恐秋高马肥,虏必再至,以责前约。”
解释
秋高气爽,马匹肥壮。古常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。
来源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!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。”
解释
临走时的回眸一盼,形容别情依依。
秋,没有春的潋滟
也没有夏的火热
更没有冬的苍凉
却有着无与伦比的爽朗和快意
深秋已至
愿通州学子与飒飒秋风同行
在奋进中绘就最美的青春画卷
end
素材来源 | 人民日报、河南卫视
觉得不错,请戳在看
发表评论